清晨五點半,在朦朧的晨霧中,神東錦界煤礦的井口閃過一束急促的光 ——
那是連掘三隊隊長李建光駕駛著防爆皮卡車疾馳的身影。
“42201工作面關系到礦里未來兩年的生產接續(xù),一刻都耽誤不得!” 這個念頭在他腦海中不斷翻滾著。
五年,一千八百多個日夜,從2018年擔任連掘三隊隊長至今,李建光從未像現(xiàn)在這樣焦灼。
防爆手機備忘錄上記錄著密密麻麻的工作事項:軸承式組合旋轉線盤試用、自動隔爆裝置數(shù)據(jù)、新員工培訓進度……
每一項都關乎工作面的順利推進,同時也承載著他用 “火眼” 護安全、以 “巧筆” 提效率的責任擔當。
采訪、撰文 | 劉長江 劉文敏
神東新聞中心出品
01
“火眼”識隱患
封面人物 李建光
走進42201工作面,李建光的 “火眼” 立刻進入 “掃描模式”。
他先打開工作面五圖一表圖冊,借著礦燈的光線仔細核對各項數(shù)據(jù)。
“這個月的進尺比計劃快了3.2%,但頂板下沉量增加了0.5毫米?!?
他在防爆手機備忘錄上記下這個數(shù)據(jù),在別人眼中或許可以忽略的微小變化,在他眼里卻是必須警惕的信號。
在敲幫問頂工具欄前,李建光停下腳步。
他蹲下身,目光掃過每一件工具的擺放,突然定格在幫網緊固的鐵絲上。
幾處向外翹起的鐵絲頭,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“常旭東,拿鉗子來!” 他語氣堅決,“這些鐵絲頭必須處理,萬一刮到人,輕則劃破衣服,重則傷及皮肉?!?
這雙 “火眼” 總能從細微處發(fā)現(xiàn)隱患,讓看似不起眼的風險無所遁形。
圖中李建光正在檢查幫網支護隱患
處理完鐵絲后,李建光繼續(xù)向前巡查。
走到兩名正在登高作業(yè)的員工身旁時,他仰頭喊:“郝軍,安全帶要系在牢固的錨桿上。胡美軍,你的梯子跨度不對,太陡了!” 這樣的提醒,他不厭其煩地重復著。
“我是一個愛操心的人,總是愛把事情往‘壞’處想?!?
李建光說,“有時候半夜電話一響,心就揪一下。”
提前下井,把問題想在前面,這種高度警覺的狀態(tài),是他十幾年隊長生涯刻進骨子里的本能,更是守護 “萬無一失” 安全底線的核心密碼。
02
“巧筆”破困局
封面人物 李建光
在錦界煤礦42煤層的巷道深處,連采機的轟鳴聲與錨桿鉆機聲交織成一曲獨特的 “礦山交響樂”。
這個450米寬、6000米長的重型工作面,是關系煤礦未來兩年生產接續(xù)的 “咽喉工程”。
站在交叉巷道口,李建光的礦燈照亮了他手中那本已經泛黃的工序表 。
這正是他獨具匠心的 “巧筆” 書寫的掘進效率 “作戰(zhàn)地圖”,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每班的生產數(shù)據(jù)和優(yōu)化方案。
“連采和支護必須像齒輪咬合,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‘掉鏈子’,全線進度都要受影響?!?李建光對身旁的班組長強調道。
這句話,既是他的 “管理經”,更是 “巧筆” 破局的核心思路。
他經過反復實踐總結的 “雙巷交替掘進法” 已成為全礦標桿——
當連采機在主運巷截割推進時,20米外的輔運巷里,支護工已同步開始錨網作業(yè);待連采機轉場時,兩條巷道的頂板支護恰好完成最后一根錨索鎖緊。
這種 “采支交替、無縫銜接” 的平行作業(yè)法,是他用無數(shù)次現(xiàn)場推演寫下的 “效率公式”,讓月進尺從680米躍升至782米,效率提升15%。
圖中李建光正在與員工討論掘進技術方案修改意見
“掘進不是‘拼蠻力’,而是‘拼巧勁’?!边@是李建光 “巧筆” 理念的生動詮釋。
他的防爆手機里存著十幾張 “工序優(yōu)化對比圖”,都是他利用休息時間繪制的 “戰(zhàn)術調整圖”。
有一次,他發(fā)現(xiàn)兩幫支護與管路安裝存在工序沖突導致窩工,當即將修改方案派上用場:將幫網鋪設改為專人 “跟機作業(yè)”,風水管路按照推進節(jié)奏 “分段預接”。
幾個班下來,窩工現(xiàn)象消失,連采機轉場時間從45分鐘壓縮到15分鐘。
面對探放水與掘進交叉作業(yè)難題,他又寫下 “短探短掘” 作業(yè)法,把地質探測員編入生產班,讓安全與效率并行。
“哪有什么獨門秘籍?就是把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‘卡’在最優(yōu)時間點上?!?李建光拍了拍沾滿煤灰的工序表,這上面的每一筆記錄,都是他用心寫下的掘進訣竅。
03
“匠心”解難題
封面人物 李建光
“科技創(chuàng)新是提升勞動效率、解放勞動力、解脫繁瑣勞動的關鍵?!?
這句話道出了李建光 “巧筆” 理念的延伸——用 “匠心” 打磨細節(jié),讓創(chuàng)新成為高效生產的持續(xù)動力。
在他的推動下,連掘三隊成立了由6名大學生和6位老師傅組成的創(chuàng)新小組,成為隊里揮灑天馬行空想法的新舞臺。
在錦界煤礦42煤層的巷道中,李建光正帶領技術骨干驗收新改造的 “軸承式組合旋轉線盤”。
這個看似簡單的裝置,是他用集體智慧破解線路維護難題的成果:“以前倒移一次線路要40分鐘,現(xiàn)在15分鐘就能搞定,還減少了80%的線路損壞?!?
他撫摸著旋轉自如的線盤,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今年以來,創(chuàng)新小組已推出6項創(chuàng)新成果和5項設備改造,每一項都精準解決了生產痛點。
破碎機后材料箱上的 “自動隔爆裝置液壓控制升降平臺”,是他巧用現(xiàn)有液壓系統(tǒng)寫下的 “安全方案”,讓調高度變成 “一鍵操作”。
針對柵欄頻繁拆裝的困擾,他設計的 “可升降柵欄” 采用滑套式結構,讓清巷通行效率提升80%,年節(jié)省工時600多小時。
“前探梁液控改造” 更將雙人登高作業(yè)變?yōu)閱稳?“一鍵操作”,安全與效率雙提升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連掘三隊僅上半年就節(jié)約材料費23萬元,減少故障停機156小時,更創(chuàng)造了連續(xù)8個月 “零機械事故” 的新紀錄。
在巷道深處,李建光的頭燈依然亮著。
這束光里,有 “火眼” 辨隱患的銳利,有 “巧筆” 謀高效的智慧,更有新時代煤礦工人的擔當。
在這條煤海深處的掘進線上,他以“干在實處、走在前列”的擔當,闖出一條安全與高效并行的新“巷”途。
來源圖說神東(ID:tushuoshendong)
作者| 神東全媒體記者 劉長江 劉文敏
通訊員| 神東錦界煤礦 李德春
編輯| 喵小圖
校對| 惠小圖
更多資訊
記得點「在看」和「贊」呦↓
聲明:本文系轉載自互聯(lián)網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,請立即與鐵甲網聯(lián)系,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,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。
不想錯過新鮮資訊?
微信"掃一掃"